close

北京文化夜 眾樂樂 長樂樂





洛颺在整理圖書

小讀者在雁翅樓書店裡讀書

深夜,讀者走進雁翅樓書店 攝影/本報記者 袁藝

雁翅樓書店“隻要有一個人來,我們的堅持就有意義。”說這話的時候,洛颺很堅決。

站在80後女店員面前的,是北京市委書記蔡奇,此時,已然是9月23日的22點多鐘瞭。

洛颺是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書店的一名普通工作人員,從2015年7月20日成立到今天,她和這傢24小時書店已經共同堅守瞭2年2個月零5天。

女店員要忍受的是夜晚的寂寞與困倦,企業要忍受的是貼錢,但總有一種信念在支撐著他們:做文化,不能老想著掙錢,得讓更多的人真正享受文化之雅。而這傢書店也在社區居民和外地遊客的信任中,深深地在地安門紮下瞭根。

他們的堅守也帶來瞭示范效應,據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介紹,除瞭這傢中國書店雁翅樓分店,未來擬延長大柵欄、天橋等區域品牌書店的營業時間,並在什剎海設立24小時無人自助書店。

一傢24小時書店的堅守

意外之客

23日21點57分,地安門路口西南角,中國書店雁翅樓24小時書店裡,洛颺正在和副經理孫奕碼放書籍,門口處三四位顧客正在安靜地看著書。這個時候,有7位陌生人走進瞭店中。

像平常一樣,洛颺迎瞭上去。起初,她以為隻是7位來北京旅遊的遊客,看瞭一眼,她覺得面前的長者眼熟,但又不敢確定。眼前的人先是來到“喜迎十九大”書展的櫃臺前仔細瀏覽瞭一番,隨後又來到瞭書法字帖的櫃臺,看瞭看,不時詢問著洛颺。

洛颺終於能夠確定眼前的這位顧客瞭——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事先誰都不知道,誰能想到這麼晚來一位領導啊。”洛颺說自己之前隻是按照一般顧客來對待的,“我平常怎麼對顧客的,就怎麼對待蔡書記的。”

其實,在雁翅樓的兩年多時間裡,洛颺在晚班見過各種各樣的顧客:有常來看書解悶的叔叔大爺,也有等火車打發時間的外地遊客,到瞭深夜,更多是路過此地去看升旗的年輕人。就在昨天凌晨3點左右,幾位看升旗的姑娘突然跑到店裡求助——天太冷,他們想在這傢店裡喝點熱水,借個外套,暖暖身子。

上門的顧客是不會看出洛颺和她同事的疲倦的。他們早已經有瞭對付困倦的辦法:顧客少的時候,一人盯班,另一人找個旮旯閉目台中靜電機租賃養神或者靜靜地待著——他們管這個叫“靜夜思”,依次輪換,相互照應。

這是他們工作兩年的經驗,而剛開始的時候,已經在中國書店8年的洛颺很難適應。她傢在安定門,夜班是早晨8點下班,“我騎車回傢前一定得先洗個澡,讓自己保持清醒,就怕路上出事故。”

傳統與京味兒

現在,洛颺很清醒,她和孫奕陪同著蔡奇書記走上瞭二樓。在那裡,蔡奇書記觀看瞭掛在墻上的北京城門照片,也翻瞭翻關於北京文化方面的舊書。洛颺,這位北京姑娘則在一旁隨時準備著回答這位顧客的問題。

“中軸線上沒有能夠坐下來靜靜體會中國傳統文化的地方,這裡就可以讓大傢靜下來,也可以更好地推廣京味文化。”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昨天下午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采訪的時候說。

而在兩年前籌建雁翅樓書店的時候,“傳統”與“京味兒”便是各路專傢探討的主題。

2005年,多位北京文史學傢提議復建地安門及雁翅樓,以逐漸恢復京城中軸線風貌。2012年2月,北京啟動新中國成立以來最大規模的“名城標志性歷史建築恢復工程”,其中就包括復建地安門雁翅樓。

雁翅樓復建工程完成後,西城區政府計劃在此建設北中軸線的文化基地。在2015年初的北京市人代會上,身為人大代表的中國書店總經理於華剛提交瞭“創辦全民文化閱讀書店”的議案,建議在雁翅樓開辦書店。這一想法得到西城區政府有關部門的肯定,西城區政府更進一步明確希望開辦24小時書店。“中國書店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很好地詮釋雁翅樓的數百年歷史,因此在雁翅樓設立中國書店是再合適不過的瞭。”於華剛說。

方案獲批後,中國書店很快投入到前期調研中。據中國書店雁翅樓店經理韓淼介紹,經過調研發現,書店周邊早中晚客流不盡相同,早上以本地老人為主,中午和下午以遊客為主,晚上則以逛完南鑼鼓巷、後海酒吧的白領居多。為此,書店根據客流人群,有針對性地進行瞭圖書配置:有為老人準備的養生、書法、繪畫類圖書;為遊客準備的北京歷史、文化、旅遊類圖書;還有為白領們準備的時尚、文藝類讀物。

中國國傢博物館研究員黃燕生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民國時期的書店很多都在古建築中開辦,琉璃廠、隆福寺莫不如此,但如今在復建的古建築中開書店的很少,24小時書店更是沒有。“此舉算是回歸瞭傳統,值得推廣。”

曾有外地來京讀者留言:“在我們的北京之旅中,疲憊的時候可以在古色古香的雁翅樓店駐留休息,看書選書,還能感受體驗老北京傳統文化氣息,是很幸運的一件事。”

紮根社區

雖然心裡還是有些緊張,但是洛颺並不覺得眼前的這位市委書記“陌生”,甚至於就跟平常總是來店裡的那些周圍社區的叔叔大爺、阿姨大媽一樣,透著一種親切與熟悉。“他還挺關心我們生活的。”洛颺說,那些社區裡的老顧客也一樣關心著他們的生活。

“我們跟他們特別熟瞭,有的時候他們為瞭表達對我們的關心和感謝,就會送我們一些小禮物。”洛颺說。

“什麼呢?”記者問。

“黨章!”一旁的副經理孫奕冒出瞭一句,“他們特別關心我們,就問 你們什麼時候入黨啊 , 你們交沒交申請書啊 。您別說,這還真是北京的大爺大媽——講政治。”

這樣的熟悉並非一日之功,它含蓄地告訴人們這傢書店與周邊社區之間密不可分的關系。實際上,除瞭賣書以外,這傢書店不斷和周邊社區搞活動,或者為社區活動提供場所。

自2015年7月開業至2017年5月,書店策劃組織瞭特色文化活動100餘場,服務讀者達4000餘人次。這些活動包括瞭柳蔭街街道讀書會、皮影制作展示體驗活動、北京地區國傢級非遺項目展示體驗活動等等。

無論是和社區搞活動,或者自己搞活動請社區居民參加,這一切都是公益性質的,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除瞭活動以外,這裡還是兒童的“托管所”、學生的自習室、老人的納涼消暑地……所有的一切無不告訴人們,這傢24小時的書店已經完全融入到瞭居民的生活裡。

為文化而堅守

蔡奇書記也在和洛颺嘮著傢常,問瞭她許多生活方面的問題,例如一個月的收入多少。“年薪9萬”,洛颺對北青報記者說,她如實回答瞭蔡書記的問題。

“如果從社會的角度看,我們的員工掙得真不算多;但是從行業裡看,他們掙得並不算少。”據瞭解,從開業到現在兩年多的時間裡,雁翅樓店總銷售額為387.8萬元,共有5萬人次購書,日均銷售額為5000多元,接待讀者已達50萬人次。但即便這樣,這傢書店依然不掙錢,中國書店依然要往裡面倒貼錢。

於華剛說雖然這傢店並沒有實現盈利,每年中國書店都要往裡補貼,可是這傢店員工們的收入並不比那些盈利高的分店收入低。

雖然中國書店並沒有計較經濟利益,但現實的困難也擺在那裡,例如由於收入不高,人才流失現象很嚴重。“他在這裡當副經理,他媳婦比他強,結果跳槽瞭。”於華剛拿副經理孫奕開著玩笑。

“我們雖然往裡賠錢,但不能不幹啊。”於華剛始終認為他們是文化人,做的是文化之事,“做文化,不能隻看經濟效益啊,我們就是要推廣真正的優秀的文化啊,這是我們的使命。作為國企,我們掙的錢幹嗎呢?還是要推動整個社會的發展,你根本上是服務老百姓啊。”

洛颺不會忘記蔡書記當時問過她的一句話:“這麼堅持有意義嗎?”她的回答很簡單:“隻要有一個人來,我們的堅持就有意義。”

很快的,她就會看到他們堅持的意義瞭: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對北青報記者表示,除瞭雁翅樓的中國書店,未來擬延長大柵欄、天橋等區域品牌書店的營業時間,並在什剎海設立24小時無人自助書店。

除瞭中軸線,西城區還有很多特色區域都有或將要有書店佈局,孫勁松表示,將根據群眾需要與書店協商,適當延長營業時間,並豐富經營內容,“從傳統的圖書賣場向復合型文化空間轉型,不止是看書買書。”

除瞭書店,孫勁松介紹,西城區還在研究延長公共圖書館的服務時間,並計劃在什剎海荷花市場附近利用騰退整治後的空間建立“24小時自助書房”,“二三百平方米的一個空間,存放上萬本書,裡面有閱讀設施,市民刷讀者卡就可進入。我們考慮在西城這樣的核心區也設立。”

文/本報記者崔巍董鑫

攝影/本報記者王曉溪(除署名外)

文化北京夜不打烊

這些年,北京各區出臺瞭系列政策,采取瞭多項措施,來豐富北京市民的夜晚文化生活。從惠民劇場到24小時書房,滿足瞭生活在這個城市裡不同群體的文化生活需求,無不體現瞭“文化親民”、“文化為民”、“文化樂民”、“文化惠民”的工作理念。

【朝陽】

文化館夜燈為戲迷而亮

不同於一般文化館遵循著朝九晚五的上下班作息,朝陽區文化館每天固定的開館時間長達13個小時,從上午9點到晚上10點。“這是為瞭配合觀眾看劇觀影的時間而設的”。京城小劇場演出圈裡無人不曉的9劇場就坐落在朝陽區文化館,它成就瞭京城東部文化夜生活的戲劇地標。剛過完14歲生日的9劇場,最近正輪番上演“2017全國小劇場戲劇優秀劇目展演”、“2017北京青年戲劇節”、“2017北京喜劇周”三個展演活動。文/本報記者劉旭

【東城】

“戲劇東城”成為名片精彩好戲晚間上演

在東城區,老百姓的文化夜生活也是異彩紛呈。眾所周知,“戲劇東城”是東城區的一張文化名片,在這裡,想看戲從來不是難題。

用最直觀的數字來證明:東城區註冊登記的表演團體有83傢,既有中國兒童藝術劇院這樣的國傢級藝術表演院團,也有央華時代、哲騰文化這樣的民營文化公司;東城區的劇場有34傢,首都劇場、長安大戲院這樣的國有劇場有14傢,劉老根大舞臺等特色劇場9傢,蜂巢劇場、蓬蒿劇場等小劇場11傢,占全北京藝術類劇場總數的約三分之一。形形色色的劇場分佈在東城的大街小巷,每天晚上都有精彩好戲在這裡上演,老百姓隨時隨地都能買票觀看各類演出。文/本報記者蔣若靜

【西城】

天橋藝術中心預計今年演出800場

天橋地區曾經是北京最熱鬧的區域之一,如今這裡矗立著中國目前唯一的音樂劇專業劇場——天橋藝術中心。這片面積達2.07平方公裡的天橋演藝區是對比美國百老匯和英國倫敦西區建成的演藝集聚區,僅在天橋南大街這一帶,就有天橋藝術中心、天橋劇場、北京雜技團劇場、德雲社等8個不同的劇場。

天橋藝術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中心開業近兩年來,已經上演270多個劇目,演出1100餘場,吸引觀眾63.8萬人次,其中第一年就完成演出600多場,幾乎每天都有至少兩場以上的演出,僅主營的音樂劇就達到100多場。今年,天橋藝術中心演出場次預計將達到800多場。

文/本報記者董鑫

【海淀】

中關村創業大街夜間書店安撫創客疲憊身心

在充滿創業氛圍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內,言幾又城市生活一體店顯得與眾不同。該店集書店、咖啡館、活動空間、藝術展為一體,面積達800平方米,營業時間從上午9點半到晚10點。

晚上,當創業大街的創客們停下高速運轉的大腦,走出辦公室時,書店的暖光能讓他們緊繃的神經松弛下來。“下班後,隻要書店還開著,我都會進來翻看幾本書,心能很好地靜下來。”台北靜電油煙機出租一位創客說,大街上的很多創客在激情和浮躁中成長著,每天面對機器容易讓人麻木,而夜晚時刻的閱讀時間就像一股清風,能吹散心中的濁氣。文/本報記者李夢婷

【通州】

晚間草根文化大舞臺成品牌

近幾年來,通州區每年夏天的周末夜晚都在通州運河文化廣場舉辦“我的舞臺”群眾才藝展示系列活動,有關部門搭建舞臺,並提供音響、配樂等,從6月開始接受群眾報名,形式廣泛,歌唱、戲劇、話劇、相聲、小品,各種曲藝形式都在接納范圍,隨時報名,隨時參加。

運河廣場本來就是附近很多居民晚間消閑的去處,有瞭這樣的文化活動,而且舉辦瞭幾年,觀眾就越來越多,每場都有上千人,成瞭比較大型的公共文化活動。今年區裡為瞭進一步推動群眾文化,大舞臺走進各個鄉鎮,在鄉鎮的范圍內接受群眾報名並組織登臺表演。文/本報記者李澤偉

【大興】

首傢24小時城市書房日接待讀者上百人

今年6月,北京市大興區一個社區門口出現瞭本市首個,同時也是華北地區首個24小時城市書屋,讓周邊上萬名居民有瞭可以全天隨時閱讀的場所。推動這間書屋落地的大興區圖書館館長孫海波向北京青年報記者介紹,運行以來書房每日接待量曾達到100多人,晚上7點至9點是閱讀高峰時段,書房內常常出現“客滿”的場景。截至8月31日,書房共接待讀者超過1萬人次,借還書近6000冊次。接下來,大興區還將在新航城、大興新城、開發區綜合服務配套區等地繼續建設24小時城市書房,力爭明年再增5傢。文/本報記者張小妹

【平谷】

十餘年“桃花大舞臺”邀請市民免費聽相聲

平谷至今已連續堅持做瞭十多年“桃花大舞臺”演出,每周五晚免費向市民開放。從2006年開始,每到周五晚上,世紀廣場大舞臺都有一場固定的演出,隻有中高考期間會間斷,主要有相聲、小品、唱歌等節目。平谷18個鄉鎮各文藝團都會“排兵上陣”,免費為老百姓提供文娛演出。每場演出,都有約一萬多觀眾。今年,區裡考慮到安全及環境問題,把演出場地搬到瞭新建的舞臺,目前正在培養新的人氣。文/本報記者林艷

【懷柔】

“夏日文化廣場”靜電油煙處理機出租17年豐富百姓夜生活


懷柔區夏日文化廣場的文化活動已經陪伴瞭懷柔區的老百姓整整17年,儼然成為瞭懷柔人民夏日的一道文化大餐。通過夏日文化廣場,懷柔區直部門、單位、企業、群團組織報名參加區級夏日文化廣場演出,圍繞中心主題進行文藝創作、排演和節目選拔,充分展示文化建設成果,展示行業風采。今年,“放歌新懷柔”夏日文化廣場以“創建文明城區建設美麗懷柔”為主題,共計20場演出,成為這個夏天市民消暑納涼的最佳選擇。文/本報記者武文娟

本版統籌/本報記者滿羿



(原標題:北京文化夜 眾樂樂 長樂樂)



本文來源:北青網-北京青年報

責任編輯:王曉易_NE0011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台灣電動床工廠 電動床

AUGI SPORTS|重機車靴|重機車靴推薦|重機專用車靴|重機防摔鞋|重機防摔鞋推薦|重機防摔鞋

AUGI SPORTS|augisports|racing boots|urban boots|motorcycle boot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u7r23ut9a 的頭像
    nu7r23ut9a

    小菜促銷優惠網

    nu7r23ut9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